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北京市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及教育整顿成果,持续加强学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学校纪委建立了“清风学堂”学习培训平台。3月29日,校纪委组织开展了“清风学堂”第1场专题学习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江平参加学习并讲话。校纪委委员、校本部二级党组织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副书记、纪检委员、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附属医院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学习研讨。学习研讨会由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监察处副处长杨永兴主持。
会上,刘江平充分肯定了这次专题学习研讨会的形式和所取得的效果,并围绕如何深化学习内涵、提升研讨质量、推动理论水平和能力提升提出具体要求。
他指出,开展“清风学堂”是学校纪委在常态化抓好学校纪检监察系统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提升的同时,着眼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纪检监察工作特点而建立的一项创新学习机制,目的是发挥纪委委员职能,发扬学校中医药人才的专业优势,深度挖掘蕴藏在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历史积淀,探索运用中医药的理念阐释纪检监察和巡视巡察工作的思路、方法、成果和效果,总结运用中医药理念阐释办学治校、办学治院的新观点、新路径,提炼出一套讲好北中医故事、讲好纪检监察故事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叙事方式。今后将会不断总结优化改进学习机制,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和学校纪检监察系统自身建设水平,以高质量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保障新征程上学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北中医事业和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升。
会上,首都名中医、医学博士、校纪委委员、第二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蓉娟以“廉洁文化建设与儒家道德修养”为主题,从“三不腐”体系建设的根本论述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求,进而引入“三重脑”理论,用精神心理阐述腐败问题发生与个人认识自我和管理自我间的联系,通过儒家文化中“修身”“养性”“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等概念阐释儒家道德修养与觉醒,启发纪检监察干部要将儒家思想精华创造性地转化到纪检监察的工作实践中。
医学博士、校纪委委员、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峰围绕“从治未病谈党风廉政建设”主题,以生动的病例讲解“治未病”理念,通过典故等史料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运用中医术语对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阐明“上医治国,重治未病”等辨证论治的中医智慧,并引用《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内涵: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治其未生),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治其未成),适时调治、防其发作(治其未发),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治其未传)、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瘥后防复),精妙地以纪检委员喻医生,以政治生涯以及事业和职业健康发展喻人的肌体,以开展纪检监督工作喻诊疗,将“治未病”理念与纪检工作深度贯通融合,并以研究生招生管理监督工作为例,结合学院工作实践阐明了“治未病”理念在纪检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与转化。
研讨过程中,大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研讨。校后勤处副处长、后勤党支部纪检委员孟京川说,工作中自己始终把“学校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重要原则,并一以贯之落实到自己在基建处和后勤处的每一个岗位上。作为纪检委员,平时也注意发挥在后勤支部的作用,坚持把警示教育短片和师德师风教育片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不断提升了支部党员的纪律意识,在今后的履职中,将进一步尝试探索中医理论与工作实践融合的工作方式,把纪检委员的职责履行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纪检委员裘梧说,这次学习很受启发,自己也将进一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作为纪检委员,自己要带头做纪律规矩的“明白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严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的高要求。第二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纪监审处副处长赵颖说,听了两位专家的讲课受益匪浅,进一步感受到医学与纪检监察学科融合,深化了自己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解,特别是对于自己有医学专业背景并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的年轻干部来讲,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激发了创新的动力,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学习,自己能够用祖国传统文化,用中医特色语言,写好北中医特色的答卷。针灸推拿学院党委副书记、纪检委员陈静漪老师说,通过这次学习提升了自己对纪检工作更深层次的认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跨出了关键一步,也激发了自己对纪检工作更多主动思考。比如,运用“治未病”的理念在对教职工的关爱呵护中常检查、勤修枝,及时疏导积攒的矛盾点;要主动营造廉洁文化,做到“润物无声”,让大家形成廉洁内生动力。总之,学习让自己充满了干劲,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会上,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监察处副处长杨永兴还传达了北京教育系统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暨警示教育大会精神。